時間:2013年11月23日(六) 第四天-4
天氣:晴 (8-14度)
行程:神戶震災紀念公園、美利堅公園
來到了震災紀念公園,這個地方是我第一次來,仔細算一下,
我來神戶這次第五次了!天呀!竟然第一次來這個地方,
畢竟我太愛北野異人館了,一直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到此地!
這回安排許多沒去過的神戶地區,想好好走完逛完神戶啊!
神戶港震災Memorial Park位於美利堅公園的東側,園內記錄著當年阪神、淡路大震災的悲慘情形。
在震災中遭到破壞而坍塌的港口設施的斷壁殘垣、東倒西歪的街燈至今還保持震災當時的原樣,
再現自然災害殘酷景象,供遊人自由參觀。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七日上午五時四十六分,神戶發生一場七點二級大地震,
這場災難,導致六千五百人死亡,超過四萬人受傷。
二十四萬棟房屋全毀或半毀,直接經濟損失高達九百六十億美元。
如今神戶港的碼頭區,將受到大地震災害的一部分,位於美利堅公園的東側,按原樣保存,
以供參觀而修建神戶震災紀念公園,以影像和照片展板的形式,
展示神戶港受災的情況以及修復的過程。
公園內可看到在震災中遭到破壞而坍塌的港口設施已成斷壁殘垣,還有東倒西歪的街燈,
把自然災害殘酷景象再現。讓參觀者瞭解到當時大地震的可怕。
支離破碎的地面、強烈震波引起的斷層、扭曲變形的牆壁、從高速路上摔落的卡車,
所有一切都在向參觀者講述著那場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恐懼。
在公園內的宣傳板上,簡單的文字和繪畫講解了發生地震時人們應採取的行動,
讓每一個參觀者在感受地震帶來的傷痛之餘,樹立起危機和防災意識,並學會如何應付災難。
震央在距離神戶西南方二十三公里的淡路島。
地震由神戶到淡路島的六甲斷層地區的活動引起,屬於上下震動型的強烈地震,
在日本地震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直接引起日本對於地震科學、都市建築和交通防範的重視。
當時一般日本學者認為關西一帶不可能有大地震發生,
導致該地區缺乏足夠防範措施和救災系統,特別是神戶周圍有很多交通要道須通過隧道或高架橋,
而在地震時隧道受損嚴重,影響拯救速度。
神戶更因煤氣外洩、木構屋密集、引起蔓延極快的連鎖性大火。
震後救災工作困難。震後神戶通訊不暢,道路阻塞,人人驚恐,客觀上給救災工作帶來極大困難,
使救災無法按預定設想組織展開。
在實際救援中,出現救災指揮體系不協調、救貧物資供應混亂和火災無法及時撲救等情況。
日本從阪神大地震後,到三一一的大地震,經過這些年,對地震更加的重視,
畢竟是天災,但能夠事先預防就做準備,例如建築物道路設計等等,都必須補強,
也要教育給所有民眾若地震來時要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和逃命,
所以三一一東北大地震,很快就偵測到有海嘯發生,就廣播大家往高處避難,
就算提早一些時間也是關鍵時刻呀!台灣這點就要好好學學,畢竟都處在地震帶上呀!
這種天災任何人都不想見到,也不想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們台灣有過九二一地震,很能感受到日本這個地震的痛,這種恐怖程度,
地震的這種威力很可怕,只希望不要再發生在我們的土地上了!
這裡把記錄神戶港受災的狀況及修復過程等模型、映像、照片面板等進行展示,
讓您近距離地感受大地震的可怕。
神戶海灣地區可分為4大部分。其中之一便是美利堅公園(Meriken Park)。
美利堅公園最初作為外國輪船專用港口,後為紀念神戶開港120年,
而於1987年將美利堅防波堤填平改建為臨海公園,面積約15萬平方米。
美利堅公園可臨海憑欄欣賞高聳的紅色的神戶港口塔(Port Tower)、
神戶海洋博物館(照片裡網狀的那棟),
和外觀令人聯想起豪華客船的「神戶美利堅公園東方賓館」(照片裡像山丘的那棟),
還可搭乘游艇從海上眺望神戶港的迷人景色,是港口城市神戶的最佳風景區之一。
這邊夕陽來最美囉!從夕陽待到晚上,超美又可看夜景,很讚!
還看到公共藝術的作品,在這港邊有一些藝術作品,別有一番風味。
正值夕陽,拍這些建築物的剪影,也好美呢!
遠方看到摩天輪,那區域有許多間shopping mall並列在一起,等等我們就要走到那頭去。
神戶是我全日本最喜歡的地方,在心目中排名第一,所以每次來,都想來看看這裡的夕陽和夜景。
很開心每次來這裡,老天爺都賜我一個好天氣!
巨大的造型藝術,我總覺得它很像陶笛,因為有洞的關係吧!哈!
遠遠聽到有人在演唱的歌聲,好像有什麼活動,很熱鬧。
來到神戶美利堅公園東方賓館前,我們一直朝向神戶塔方向邁進!
下方左上角這張照片,我和大妹都覺得那位阿伯在偷尿尿!
姿勢實在太像了,不過在大庭廣眾下,怎可能做這種事,後來我們幫他澄清事實了,
不是在尿尿,是在釣魚啦!好像在收線似的,但阿伯!你的背影真的很像在偷尿尿啊!
不要把手放在尷尬的地方又做出那種動作嘛!太容易讓人想歪了!
有個漂亮的教堂,應該很多新人會在這裡結婚和拍婚紗吧!
下篇待續...神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