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05/20(四)  天氣晴

今天騎車去圖書館放的時候,發現RAY的腳踏車在旁邊,
沒想到今天他比我還早到,後來才知道,原來他今天可以上工了!
果然有學過按摩的,很快就上活了,才兩星期耶!
我和NANA學三星期才上活,沒想到他那麼快,
今天LEO也有來,但是好像沒有和王楠講今天他會來,
所以他一來,ANITA很驚訝,感覺好像沒人知道他的課程已經上完了,
他就說今天來練習好了,因為他感冒完,按摩的感覺都消失了,完全不知該如何使力了!
後來RAY和我就給他練習,練不久我們就分別上活了。
最近生意都不是很好,天啊!這樣很討厭耶!


今天在華語日報上面看到介紹日本的文化節,以後有機會我也要去日本東北看看這些風俗民情的文化節!
一般說到“日本東北四大節慶”,通常是指仙台七夕節(仙台市)、青森大燈節、秋田竿燈節(秋田市)以及“山形花笠節”。

一一來介紹吧!



巨大的造型燈籠將日本東北的晚上裝飾得色彩紛呈

青森大燈 籠節】8月2至7日、 【弘前大燈籠節】8月1至7日
【青森大燈籠節】青森縣青森市/【弘前大燈籠節】青森縣弘前市
【青森大燈籠節】青森縣青森市內一帶;【弘前大燈籠節】青森縣弘前市內一帶


大燈籠節是日本東北地區在農曆7月7日慶祝的節日。人們用竹子或木頭做成骨架,上面粘上紙,描畫歷史人物或武士、鳥獸等,裡面點上燈,再放到花車上沿街游 行(在青森市稱作“Nebuta”,弘前市則稱作“Neputa”)。其中,最為出名的是青森市和弘前市的大燈籠節,它們與秋田竿燈節(秋田市)和仙台七 夕節(仙台市)並稱“東北三大節慶活動”,每年都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觀看。
關於大燈籠節的起源有各種說法。其中較為普遍的是,由於青森縣夏季炎熱,人們將妨礙勞動的睡魔和懶散之心,放逐到河海之中隨波衝走,也就是取自“眠 (Neburi)流”。還有一種說法是,平安初期的武將阪上田村麻呂(Sakanoueno Tamuramaro,758-811年)當年征伐蝦夷(Ezo)(居住在本州最北部到北海道之間,不服從當時的朝廷的人們)時來到此地,在巨大的模型中 隱藏重兵,誘敵深入之後將敵人一舉殲滅,大燈籠節也從此留傳下來。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青森市的節慶活動其寓意是“出征”,弘前市的節慶活動其寓意 則是“凱旋”。
“青森大燈籠節”最大的特色是“組大燈”和“跳人”大群舞。所謂“組大燈”是製成“牛若丸和弁慶(牛若丸是平安時代末期到鐮倉時代初期源氏家族的武將源義 經的乳名;弁慶原是破戒武僧,後被源義經馴服,成為前者的家臣)”等武士模樣的色彩絢麗毗美歌舞伎的立體大燈;“跳人”大群舞則是踩著鼓點兒和伴奏樂邊走 邊舞的壯觀的群舞。相比之下,“弘前大燈籠節”則以大小60多輛“扇大燈(扇形大燈)”花車為其特點,這些“扇大燈”花車上描畫的都是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 的故事。花車會沿著弘前的大街一直巡遊到傍晚(因軍隊是傍晚凱旋而歸),壯觀的場面值得仔細觀賞和品味。




暗夜中冉冉升起的竿燈,彷彿稻穗一般

8月3〜6日
秋田縣秋田市
秋田縣秋田市竿燈大街(山王十字路〜二丁目橋)

竿燈節作為祈求五谷豐收的節慶活動,是秋田縣具有代表性的夏季節日。它與仙台七夕節(仙台市)、青森大燈籠節(青森市)並稱日本東北地區三大節慶活動之 一。所謂“竿燈”,是在長約8米的竹竿上,扎上數根橫竿,上面掛上46個米袋形狀的燈籠,頂端繫上僻邪的“御幣(將剪成細條的紙用木籤串在一起)”。重約 60公斤的竿燈稱作“大若”,比大若小一些的分別稱作“中若”、“小若”、“幼若”,它們形狀相似,有人說是“秋田杉”(秋田產的杉樹)的形狀,也有人說 是“稻穗”的形狀。

節慶活動中,身穿“法被(衣襟短的上衣)”、頭扎布巾、腳穿日式白襪和草鞋、英氣逼人的年輕人,隨著笛聲和鼓點,輪流用肩膀撐起竿燈,一邊注意不讓燈籠裡 的火熄滅,一邊沿街巡遊。撐起竿燈時絕不會用手扶,而是用腰、肩、額頭等將竿燈豎直地托起來,伴著豪邁的叫聲,變換各種撐法,看誰技高一籌。竿燈節源自肅 穆的七夕(每年7月7日晚上,祭祀星辰的例行活動)節,七夕節旨在驅除夏天的病魔和邪氣,也叫做“眠(Neburi)流”。 活動規模據說是從秋田藩主佐竹義和(Satake Yoshimasa,1775-1815年)時期開始變得盛大起來的。



1萬名舞者手持紅花鬥笠載歌載舞

8月5〜7日
山形縣山形市
從十日町角到文翔館前

儘管歷史不算很長(第一次單獨舉辦是在1964年),但“山形花笠節”在3天之內能聚集100萬以上的人群,現在已經成為日本東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節慶活 動之一。
所謂“花笠”,就是用人造花等裝飾的鬥笠。在山形花笠節上,舞者們按不同集團穿著統一的服裝,手持“紅花(山形縣的特產)”鬥笠,在山形市內的主要街道上 邊走邊舞(約100個團體共1萬人參加歌舞巡遊)。巡遊隊伍中打頭陣的是裝飾華麗的“藏王大權現山車”(所謂“山車”,是在節慶活動時布滿各種裝飾的花 車)。“呀笑!嗎喀笑!”的獨特叫聲和花笠大鼓的歡騰熱鬧,也為節日增添了熱鬧的氣氛。
此外,舞蹈的風格也隨著時代逐漸演變,以前比的是一絲不亂的集體美,現在包括極富活力的耍鬥笠和富有創意的原創舞蹈等在內,各種舞蹈形式都得到了人們的喜 愛。而且,臨時參加者帶來的個性十足的舞蹈,也給看客帶來了美的享受。



森林之都——仙台,在七夕飾物點綴下煥然一新

8月6日〜8日
宮城縣仙台市
宮城縣仙台市市內各地

仙台七夕節在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仙台市舉辦。活動期間,用竹子與日式和紙襯托起來色彩絢麗的笹竹,出現在包括仙台站前商店街在內的市內各處,爭妍鬥麗。
如今,作為國民節慶活動的七夕節一般是在新曆7月7日慶祝,但仙台的七夕節還是按照農曆在8月份舉行。在全國各地舉辦的七夕活動中,仙台的七夕節是最有名 的。此外,仙台特有的“七飾”、“短冊(剪成長方形的彩紙)”、紙衣(用日式和紙做的和服)、紙鶴(用正方形的紙折成的鶴)、“巾着(用紙做的緊口的小口 袋)”、“投網(用紙做的捕魚用的網)”、紙簍(用紙做的筐)、風幡(用彩紙做成繡球,下面連上長長的風幡)等,寄托了人們對學問和書法的進步、闔家平 安、健康長壽、生意興隆、漁業興旺、五谷豐收的美好心願。
相傳,當地過七夕的風俗始於400多年前的仙台藩武將伊達政宗(Date Masamune,1567-1636年)時期,但形成像現在這樣的大規模還是在1928年仙台舉辦東北產業博覽會之後。此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停辦 了一段時間,戰後為了城市的復興,在政府鼓勵下重新開始興辦。如今,它已發展成日本首屈一指的大規模七夕節,也是東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觀光活動。七夕節期 間還同時舉辦放煙花、巡遊、音樂會等各種現場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眼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